王凯明:下午我跟大家一块对一些问题做一些探讨,讲课谈不上,每年都有几次这样那样的活动,有时候出去讲一讲,讲到最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讲了,因为什么道理呢?人的一些思维和人的一些观点、观念是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以后,并不是说我今天这么讲明天就全变了这不可能,因为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像我们上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这样,你从小学突然上到大学也不现实。所以人的思想发展也是这么一回事,而且大家都是来自于生产第一线,我跟大家一样,就像刚才小何说了,看着什么样?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说的难听一点可能就是属于糟老头子,但是到现在我手也是黑的,我现在也在第一线干,讲一个很具体的故障咱们可以探讨,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修到一定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应该有自己一套比较实际的,比较适合于自己的,或当地环境和使用条件的一套思维和诊断方式。也就是说你要创造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很重要,好像大家都上过学,那么上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方法好呢,可能就要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好,可能就要事倍功半。实际上取决于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你对这个事物的认识,你对这个事物规律的认识,诊断也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想把我个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可能相对抽象一些,不像说我们讲一个很具体的故障,但是讲的过程中有很多例子和具体的东西是相关的,但是具体的东西可能大家不注重一招一式的东西,而更多的注重这个故障的判断过程,它有哪些合理的成分,有哪些不合理的成分,这样在你的整个思路上才能够得到提高和改善。 第一个想讲一下汽车技术的发展,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一个就是系统化,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也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最早的修车70年代末期有一个电子点火,80年代初有了原油喷射,但是现在来讲,一个车上已经有很多的系统了,我见到的一个车上有3到7个系统,这样的关系很复杂,系统化越来越发来,零部件工业讨论的一个概念,汽车厂不是你生产一个门我生产一个玻璃,配电厂提供一个模块,这个模块是按照厂家的要求设定好了,到了组装厂只是合门,门一上这个事就完了。那么这个门是一个生产部件,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供应,那么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可能在今后的汽车中发展逐渐的出现,所以我们要讲的,汽车有很多东西已经不是单一的,越来越系统化。 第二是集成化,当然跟系统化有一定的相似,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现在很多人认为我有ECM还有PCM,PCM是发动机和电动厢在一起了,还有一个大家很多修奔驰的人越来越知道,奔驰现在,我们过去汽车整车的线路划分是以系统划分的,我灯系的线是走灯系的,喇叭的是走喇叭的,车身的不同的系统走自己的线路,但是现在网络化,把一个车划为三块,左前、右前和后部,三个把整个都联起来了。而且过去的集线器打开以后,一个集线器把盘上面多少个集线器,现在很少了,很多东西装在一个盒里面,这种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第三个就是电子化,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我想强调一点,修车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越来越感觉,不是那些最新最复杂的东西难倒你,而往往是那些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东西难倒了你,大家总说高新技术,其实到这个年代再讲发动机控制的高新技术,说句实话不太适宜。因为从80年代初到现在,发动机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了,当然,还会再往前走,我们国内的比国外的相对差一点,但是还在往前走,但是其他的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快,所以电子化的东西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一定记得,电子本身是一个行业,就是说你比如说我今天上午买了几个芯片,那是电脑行业的事,我们做的是机械和电子之间的结合点,我们是拿来主义,是拿过来在这里应用,我们讲的是电子系列的应用,而不是开发,那么电子最大的依赖于基础的东西,而基础的东西会的,就不会在判断上出很多的问题。 再一个比如我是搞设计的,我是做发动机设计的,那么我当时只负责缸盖,那么缸体不是我设计,那么缸盖我设计的我只懂这一步,其他的东西我不知道,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总工程师给了我以后,我告诉你我的尺寸、我的设计要求什么的,我就按他的要求设计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修车的不是这样,我们修车的是面对一个整车,这个车上什么都有,所以我们过去说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四个轱辘拉着人跑,不仅带着人跑,关键是四个轱辘托着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搭载了当今世界上很多的技术,比如光纤技术,是拿来技术,计算机也是计算机行业拿来的东西,剩下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搞到,橡胶玻璃、钢铁等等,包括铝、镁,都不是汽车行业自己的事,是在别人那里拿来的,但是到你这是一个整体的,并不是说人家买了车,说收音机去别的地方拿,这不可能。所以底盘要不要修?都要修,那么就带来一个你所面临的,跟设计人员不太同的区别,你对的是一个多学科的机动体,一个平台,你要处理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东西,这就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问题。 那么反过来接着这个基础上讲,现在汽车故障的整个难点,第一个系统的复杂带来整个的复杂。我最近弄了一个化油器,可能用化油器的人不太多,能在滴一点之后就知道这个车的化油器在哪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那么系统越来越复杂,导致我们必然在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上,也带来了复杂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对复杂的东西要用复杂的观点看,再一个是多种原因带来一个现象,接触不良可能是电器的问题,可能是活塞的问题,可能是高压气的问题,可能是点火时间的问题,还涉及到把轮好还是坏等等,我前一天修陆虎,有失火的问题,最后的问题是取决于把轮偏满导致的,所以我们讲,同样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也就是我们说同样的一个故障结果,但是这个时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说设计人员是这么设计的,有因必有果,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结果,是最后的故障现象,我们倒过来往前推,这个时候的故障非常大,因为你要知道它跟谁有关。所以就是多因一果的求解难度,像上学解方程,一个二元方程,我只能解两个未知数,有第三个未知数你用二元方程解不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什么,这个果跟多少因有关,所以这是一个解题难度的问题,还有就是如何得出解题的量化指标。这个我放在后面讲,就是如何对数据进行采集的问题。还有一次修复的成功率,这个按照交通部七号令的明确规定,对于故障来讲,应该在两次内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话,第三次的费用由厂家支付。 实际上这个东西压力挺大的,我也不敢说所有的故障我能两次之内解决,只有先跟客户说,我没给你解决完,你先试试看,当然查我的时候我就说我还没收费呢。还有一些东西不是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有一些是设计和制造的缺陷,从修理角度来讲是很难解决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汽车不断的降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东西是把国外的东西拿回来自己生产,又想降低成本又要国产化,那么国产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真正理解国外的设计,我们必然在国产化上导致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最近有几款车投诉和召回都和这个有关系,都是最后厂家承认属于我在国产化的过程中,对原设计的东西理解不深导致生产出现偏差,而导致客户的大量投诉,这个投诉不是一件两件,都是上千件,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上千件投诉。所以我们讲,由于这些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都导致在诊断上的一些难点。那么倒过来又说,我需要进行诊断,我需要一些仪器,那么这些仪器的发展出现了这么一个趋势,第一个就是越来越走向一体化,也就是说大家很多人看到很多进口的仪器,当然我们国产的很多厂家也在往这方面走,就是说这个仪器,因为我们每个人只长了两只手,我在干活的时候不能有第三只手,那么我希望我的仪器能够多用,就是一体化,我希望能办的都用这个一体化办到。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宝马等等。 还有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两类,有些人可能上过学,学到专家诊断系统,专家诊断系统其实发展的历史上,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一个大的系统,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要早期发现故障,不能说出现问题之后再发现,那不行,就是早期的时候就发现,专家系统是这样的。那么我们这个专家诊断系统干什么使呢?比如宝马,左下角和右下角可以走两条,如果我是技术熟练的技师,我不理理论仪式,我就找右下角的线,我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了。另外大家知道国外的技术发展的很快,那么我可以走专家系统,进入以后把系统选定,这个时候按照它的指导一步一步的做,做的过程中,它会知道你测量哪一点。 那么这个东西最大的一个好处,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可能对所有的人进行全部彻底的培训,大家知道,培训总是一个教授的过程,短时间的,更多的经验和能力是在实践中慢慢的理解的。但是不可能说等你会了我再推出下一个车型,我为了对付市场竞争,我要占领一个市场份额,我要不断的往前推,我根本不管修理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怎么办?我在这个仪器里加了一个专家系统,你会不会没关系,只要按照这个一步一步的王下走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专家系统。 还有一个就是远程诊断,去年我也讲过这个概念,我们国家率先使用远程诊断的应该是标致,你只能做到这一级,做不了没关系,只要把仪器接上,那边从网上,就可以从国外直接进行操作和检测,检测完了以后,那边分析完了给你一张传真,告诉你可能什么什么,让你检测什么,两三个来回相当于一个热线似的,但是不是你在做。经常接到电话有人问了,我这个车什么毛病什么毛病,什么现象,然后什么都是好的,实际上他不是让你做,他是让你把线接上以后他来做,因为每个人测量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一样,所以这种方式可能在今后的诊断技术上来讲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那么既然要诊断了,就需要一定的支持,我喜欢讲这个事情,原来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理解的东西更深刻的感觉到,更感觉的东西不能深刻的理解。那么反过来讲,我们在修理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对你所修的这个车,和你对车这个系统,你所修的系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结构、原理、位置、接头、测量手段、方法你全都清楚的话,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做。诊和断是两个意义,诊是根据故障的现象,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条件,寻求信息,从多种手段做出判断,为判断的结果做出全面、科学的信息。那么有时候你给我的信息有可能是非正确的信息,比如你说我的车有点响,你说什么响?他说是“啪啪”的响,其实是“啦啦”的响。那么如果你告诉我的是不正确的话,就可能导致我的错判,很多人老讲汽车医生,医生干什么?医生无非就是听你说,然后他想可能是什么东西,然后他测量,他拿什么测量?无非就是手里的东西,常规、血项、CD、透视,再大了做核磁共振,据说现在还有更高级的仪器了,反正目前就是这些手段,中西医之争也是这样,中医号脉,西医就说号脉的东西不靠谱,没关系,我就拿你做检测,按我的病理治病。也就是说如果你对这个事物的了解更全面、准确、客观,这个时候你对事物的分析,可能就更准确。 这点我想以一句话,就是主席在指挥打仗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其中讲到一个指挥员,他说一个指挥员正确的判断来源于什么?就是来源于对所有的信息的判断准确等等一大堆,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也就是说你搜集到的对方的情报越多,你打仗的判断的准确性越高,跟修车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的故障的状态现象,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你对事故的分析准确性可能更高一点。那么你分析的准确性高一点,做起来就简单一些了。所以我们讲,第一个是诊,断是根据得到的所有信息,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出尽可能合乎实际的判断或者是结论。我们这里有一个词叫尽可能合乎实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每一个人能一次对事物有准确的认识,不是,比如陆虎,一下子故障码就出来了,131314,这是厂家设定的故障码,查一下很简单就是失火,失火的原因很多种,按常规的解决一下子就解决了。 那么原因怎么过来的呢?就是你能分析出来的,什么分析的,第一,失火怎么算的,目前来讲国外有三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速度的变化率来看,这个时候如果曲轴位置有摆动的话,信号就会丢失,那么就会导致电脑认为失火。但是这个东西说穿了简单了,但是实际上当时我们在查找的时候,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我们讲,在这里讲合乎实际的,可能的。也就是说不要认为自己的所有判断都是对的,不见得,经常会判断错误,你我都一样,我也一样经常判断错误,只不过可能接受错误的东西快一点而已。 那么这里就包括了,第一个来进大家应该学了,经常有人打电话,说我想学修车学的高级一点,好一点,学哪个东西?第一个我想就是汽车及相关技术的掌握,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非常难,我现在还在上学,也就是说要不断的上学,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学校,后来这个东西是自学的,自学的毕竟是不细,深度不够,所以跟人家学呗。 第二个对诊断技术理论的掌握,诊断这个东西不是大家看一看,拿一个表量量,有一个理论知识点在这呢,为什么要测,为什么选这个点,这个值应该是什么的,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不是大家拿一个表谁都会测,测完了大家的结果都一样,不是这么一个事。 我举一个例子,前几年北京改率标的时候,有一个奔驰车,由K环改成B环,两个都是新的,都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是只在一秒多钟这个传感器就跳出来了,他始终有问题,他们换了很多东西,实际上都不对,实际上是什么问题?传感器版本不对,那么怎么找出这个事呢?也是需要一点点的分析,技术电压从0.45到0.35,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这个东西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的。 第三就是对测试技术的原理和测试技术的掌握,这里面既有基础知识,也有很多非常实际的技巧问题,应该是这么说。如果这个东西同样的测量,你选的点不一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你测量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也可能就不能测了,比如过去我们讲的概念,后面如果有时间我们还会讲到,一个信号的故障传递是几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串联的吗?我应该怎么选点,怎么一次捕捉到故障的现象和状态,一个振动我应该用什么办法测量,这个频谱、音质怎么控制,这个东西都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讲测试技术就讲到传感器的理论和知识。再有就是对科学实验方法的掌握,这个东西非常非常重要,经常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它测量方法不对,那么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对,但是最后的判断是不对的。比如科学实验上讲一个,一个事物,我们如果有五个因素影响它,我动其中一个因素,这个事物是发生变化的,如果我同时动了两个因素,这个事物也是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变化跟哪个有关呢?无法判断。这个讲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你在真正的实验当中,做的时候要注意如何把握这个分寸,所以是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的,大家不是盲目的做这个事。 那么我想更深层次的讲,实际诊断的时候应该注意几个问题,诊断实际上人的大脑根据外界的反应,做出的一系列的思维和推断,若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就应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思维合乎客观规律,包括认知规律和自然规律,这是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事物自然规律,它本身的规律,也就是这个汽车或者你所修的发动机或者你所修的节气门,或者你所修的CD等等,它自身的结构原理和它的规律,这是它自身的。第二个来讲,我讲的是什么?是主观体,我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做的厂子是一个综合的厂子,北京跑的车都修,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系统太多,车太多,车型太多,这么多年份,这么多车型,那么来了一个故障以后上来就摸,摸了半天我说你修什么呢?他说不知道,他说什么什么东西不工作,我说你有这个车的电图吗?没有。你了解这个车吗?没有,你有对这个车的大概了解吗?他说没有,我先看,你看什么呢?你对这个车都不认识,你看什么?好像一个儿科的人到妇科看病了。其实我们讲的就是人的主观问题,其实大部分的故障是人的故障。再一个是注意个别和一般、个例和普遍的问题。 很多人把一次的经验普遍化,将导致对事物判断的错误,这个东西跟4S店是有一定的关系的,4S店,它的车比较单一,车型比较单一,比如奥迪系列,基本上都是差不多,大家的发展平台差不太多,第二个我卖车的车的批量在这呢,第三个所有车的概率集中点基本上符合分布。所以这个范围内的东西,80%的几个原因非常把握,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成出去了,为什么?快。北京的一个像奥迪这样的4S店,一天的进车量在120到180辆,最高的时候达到250到280辆,那么几十个人或者一百个人坐这么多车,靠的是什么?基本故障的准确性。但是作为很多综合性修理厂你采用这种方法就麻烦了,因为你没有采样,或者你没有样的足够基本量,一个单一事物的发生,只是一个单一,当这个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它具有概率的不规律,有准确性。所以这就是属于一个分析的程度。那么作为通用的修理厂来讲,千万记得量,不能说上回换一个汽油泵就好了,这回也换一个,那你一定栽进去了。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有几个概念上的问题需要说的,这个东西其实以前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也讲过,但是这一次我可能相对几中的一点,一个就是系统的概念,钱学森先生主张把极为复杂的对象称为系统,将系统表述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咱们想一想,你这个汽车是不是?一个发动机有不同的五大系统,几大机构,合在一起最后达到一定的功能,输出一定的功率,达到一定的排放,无非是这个,实际上就是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简言之,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有机体。系和统是两个意思,系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要素和整体之间的特定作用构成的结构。当然从理论上来讲相对比较深,但是实际上从跟我们修车结合起来来讲,比如现在讲一个电子节气门,电子节气门无非就是没拉线,由谁控制?由一种被动的功率调节变为一个主动功率调节。那么它们之间变化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整体之间它们相互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每个人有自己的功能,那么自己的功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我自己的作用,那么系统还在于统,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不是独立的,你单测它的位置传感器无非就是两个电源机,但是现在越来越取消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摩擦,现在大部分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就是摩擦没有了。那么实际上带来一个问题,非接触倒不见得非常可靠,有时候也会出现问题。 |